可爱网名

当前位置:主页 > 经典文案 > 当前文章

经典文案

76句马尔克斯的一生精选文案

admin 2023-11-09 11:48:55 59 阅读

马尔克斯的一生

1、我们耗尽力气,去维持在众人面前的形象,最后却害怕成为那样的自己,实在是荒唐得可悲啊。

2、她提醒他,弱者永远无法进入爱情的王国,因为那是一个严酷、吝啬的国度,女人只会对意志坚强的男人俯首称臣。因为只有这样的男人才能带给她们安全感,他们渴求这种安全感,以面对生活的挑战。《霍乱时期的爱情》

3、少女的父亲暴跳如雷,他以肮脏手段发家,为上流社会所不接纳,他想让女儿通过婚姻实现阶层跃升,私生子加报务员的阿里萨根本满足不了他的择婿条件,盛怒之下连身世伶仃费尔米纳视如亲母的姑妈,也因为默许两个人年轻人的爱情,被无情地打发走从此音信全无;

4、1982年-获哥伦比亚语言科学院名誉院士称号。(马尔克斯的一生)。

5、在当时恐怖的种族隔离政策下,卡瑟尔为了保护妻子和肚子里的孩子萨姆,寻求一名苏联特工帮助。

6、在婚姻中,要学会控制厌恶,这是幸福的关键。

7、费尔米纳务实的婚姻也是爱情的一种可能,也许这段婚姻最初更多是因为合适而非爱情,但在费尔米纳和乌尔比诺医生细水流长的度过漫长岁月之后,我相信爱情不知不觉地生长出来了。

8、魔幻现实主义、马尔克斯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文学和中国作家的影响,是直接和普遍的。

9、苦闷无处释放,不如约上旧友,散散旧地,聊聊旧事。旧友还是一如既往,在现实和理想中小心翼翼的平衡着。想不通居无定所的我却有一个陪伴我近十五年的人,虽断断续续,甚至没了交集,却总在不经意间出现,让人无法不感叹,这缘分!旧地,总离不开旧人,是两个年少青春的见证。洗白的小县一点一点侵蚀着旧地,若不细心,很难发现它们的影子,我们只能对着断壁残垣苟延残喘。我见证着它的过去,却参与不了它的现在。怀旧总会无视苦难,放大幸福。就连中招和高考苦行僧的日子也羡慕不已,我是真的没有什么指望了吧,竟无休止的羡慕起以前的日子,准确的说,不用自己养活自己的日子。

10、也许这个故事最能体现魔幻现实的意义。“魔幻现实主义诞生于哥伦比亚是有原因的。”美剧《毒枭》开篇就扔下这样一句话,因为古怪的事情总是在关键时刻突然爆发,所以我们错把不可理解的现实认作不可能发生的奇事,而马尔克斯的一生又何尝不充满惊奇,不可一世的年轻作家第一篇小说就遭遇当头一棒的退稿信,穷的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烟鬼却能活蹦乱跳,多次被置于性命堪虞的境地却都死里逃生,因此才活成如今的马尔克斯,我们要感谢命运对他的眷顾,更要感谢命运对他的摧残,如此马尔克斯才算真正拥有了描述孤独和魔幻的能力。

11、  第四代即是阿卡迪奥与人私通生下的一女两男。女儿俏姑娘雪梅苔丝楚楚动人,散发着引人不安的气味,这种气味曾将几个男人置于死地。她全身不穿衣服,套着一个布袋,只是不想把时间浪费在穿衣服上。这个独特的姑娘世事洞明,超然于外,最后神奇地抓着一个雪白的床单乘风而去,永远消失在空中。

12、面对动荡的国家,马尔克斯视文学为后花园,沉浸其中忘记政治,醉心于文学创作。在上学期间,经常翘课去报社勤工俭学,发表社论或自己创作的小说,或是窝在房间里或合适的咖啡馆里读书,又或是与文学爱好者、作家聚集在书店畅谈文学。最后因为挂科太多,没有通过法律系三年级的考试,不顾家人反对放弃了学业,从大学辍学,开启了靠新闻和写作为生的人生。

13、刘若英在《我敢在你怀里孤独》中写道:我家现在是这样的,一进门,我先生往右走,我往左,我们共同的空间是中间交会的厨房和餐厅。

14、中国文学进入新时期文学阶段,对中国作家影响最大的,还是魔幻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是“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实”。魔幻现实主义造成拉丁美洲的“文学爆炸”,既是欧美文学新思潮新手法与拉丁美洲本土文化、现实交相融合的产物,又反过来对欧美乃至世界文学产生巨大影响,其影响至今不衰。简单说,魔幻现实主义就是用魔幻的描写、叙事揭示生活的本质,作家笔下生活中不可能有的如梦似幻却是生活的本质的真实。

15、永远说你感到的,做你想到的吧!如果我知道今天是我最后一次看你入睡,我会热烈地拥抱你,祈求上帝守护你的灵魂。如果我知道这是最后一次看你离开家门,我会给你一个拥抱一个吻,然后重新叫住你,再度拥抱亲吻。如果我知道这是最后一次听到你的声音,我会录下你的每个字句,以便可以一遍又一遍永无穷尽地倾听。如果我知道这是看到你的最后几分钟,我会说"我爱你",而不是傻傻地以为你早已知道。永远有一个明天,生活给我们另一个机会将事情做好,可是如果我搞错了,今天就是我们所剩的全部,我会对你说我多么爱你,我永远不会忘记你。《告别信》

16、马尔克斯在获诺贝尔奖演说辞《拉丁美洲的孤独》中的表白———以真正繁荣的理想,来改变貌似繁荣的现实。可见他跟福克纳一样,对未来都是乐观主义者。在马尔克斯所臆想的那个“新型的、锦绣般的、充满活力的乌托邦”里,谁的命运也不能由别人来决定(包括死亡的方式)。爱情是真正的爱情,幸福有可能实现,甚至“命中注定处于一百年孤独的世家终将并永远享有存在于世的第二次机会”。

17、回顾自己的阅读史,我发现大学是个分水岭。中学时期阅读以应试的中外名著为主,语文老师按着课标书目组织订购,大家人手一箱子抱回家。

18、妈妈和老马都没有想到,这趟短暂、单纯的两日之旅对老马的意义,纵使老马长命百岁,埋手笔耕,也无法言尽。在未回家卖房子之前,或许老马已经立志要当作家,那只是一种知道。是一种模糊的概念,觉得我应该这么做,但为什么要这么做,应该怎么做,是模糊不清的。我知道我人生的方向,是这样走,没错。可这路又被云遮盖太严密,我看不到下一步,我不知该迈左腿还是右脚。然而,卖房子之旅是一个契机,一道光,照亮了老马的路,驱散了那云。

19、传记开始于马尔克斯大学三年级私自辍学后,他妈妈让他陪她去卖他外公的老宅。“我有幸在那儿出生,然而八岁起就再也么有回去过。我念了三年大学,刚从法律系辍学,我的时间净用在读书(抓到什么读什么)和背书(背诵绝无仅有的西班牙黄金世纪诗歌)上了……”

20、在马孔多,侄儿爱上姑母,兄妹结为夫妻并不奇怪;

21、很多人宁愿在热闹中忍受屈辱,也不愿在孤独中保留体面。

22、《百年孤独》中的“孤独”并不是一种固定的形态,它在不同人物身上有不同的表征。

23、再说社会。哥伦比亚西濒太平洋,北临加勒比海,东同委内瑞拉、东南同巴西、南与秘鲁、厄瓜多尔、西北与巴拿马为邻。凭海临风,人口混杂,社会多元。多元的社会,必然有多元的价值观、多元的行为模式、多元的文化,这些都是文学创作的大好养料。

24、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铭记的。——《百年孤独》

25、“从就读于圣若瑟中学起,我就恶习缠身,逢书必读,课后读,课上基本也在读。十六岁时,我能一口气背出在圣若瑟中学学过的所有诗……我一读再读,无人指导。没有顺序,上课时间基本都在偷偷读。国立男子中学图书馆的书我全读过……”

26、似乎婚姻不再是甜美爱情的升华,而是琐碎生活的开始。

27、每段婚姻难免都会遇到一方出轨这样的难题,处理这种问题总是非常考验另一方的智慧和胆量《霍乱时期的爱情》

28、阅读一部文化跨度这么大的小说,需要你放下一切先入为主的观念,打碎以往的生活经验,像一张白纸一样,走进作者构造的世界。

29、"世上的人分两种,会勾搭的和不会勾搭的。"他不信任后面这种人:他们一旦越轨,便觉得这件事太不可思议,于是四处炫耀爱情,就好像那是他们刚刚发明出来的似的。而经常做这种事的人恰恰相反,他们活着就是为了这个。他们感觉良好,也守口如瓶,因为知道谨言慎行是性命攸关的大事。《霍乱时期的爱情》

30、这一点倒是和高尔基所阐述的现实主义有共通之处,即只要揭示本质,指出本质的真实,无论怎样写,都是允许甚至必要的。

31、在于他们的文化、他们生活的现实不被世界所理解;

32、1972年,他又一部非凡的短篇小说集《一个难以置信的悲惨故事——纯真的埃伦蒂拉和残忍的祖母》出版。

33、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铭记的。

34、马尔克斯以其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不朽名著《百年孤独》为代表作,获得了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之后风靡全球。

35、作为一个伟大的作家,马尔克斯与其说他是因孤独而出名,莫如说他是因谴责孤独而出名。马尔克斯在努力地提醒人类,孤独是一种异乎寻常的现实,一种每一分钟都发生在世界范围内的实验。

36、《拧断天鹅的脖子》是墨西哥诗人恩里克·冈萨雷斯·马丁内斯的著名诗篇。诗中对拉美现代主义诗歌代表人物、被称为“天鹅诗人”的鲁文·达里奥追求唯美雅致的美学观提出异议。恩里克·冈萨雷斯·马丁内斯则认为天鹅的美丽无法持久,对人而言,学识比美丽更重要;对文学而言,内容比形式更重要。

37、因为格林在这本书里写尽了人性的所有可能。 

38、1899~1902年自由d和保守d之间爆发了“千日战争”,这次历时千余天的内战导致了国民经济的严重破坏。战争结束后第二年即1903年,巴拿马从哥伦比亚分裂出去,成为独立国家。

39、很多人看到这些话的时候可能觉得如果两夫妻在一起,不在同一个空间里说话,不在一个空间里做自己的事情,那么时间久了一定会感情疏离的。

40、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对中国文学产生重大影响的,除魔幻现实主义,还有意识流,如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已经影响很大的老作家王蒙,就尝试用意识流手法写出《风筝飘带》这一名作。

41、与中国民族性格的保守、中庸、老成持重不同,拉丁美洲人性格开放、热情,敢于冲破束缚,有进取精神,尤其《百年孤独》中“马孔多镇”的原型还属于加勒比海区域——传说中海盗的故乡,当地人有着海洋民族的open性格。

42、人们要学会的,就是如何在这片藻泽中继续生活。

43、“我最不在意的就是穷得叮当响。付不起房租是家常便饭,每逢这样的晚上,我就去罗马咖啡馆读书……多少次看到旭日东升。”“只要有灯,我就能不停地看书。”

44、但在我看来,拥有各自独处的空间,可以让感情走得更长久,因为哪怕是夫妻,你们也是两个不同的个体,留一点空间给彼此,会让两个人都可以有喘息的机会。

45、马尔克斯的一生堪称励志的典范,从一个家境贫寒的瘦弱小子,一步步成为影响了全世界的伟大文学家。

46、复杂的人性往往很难去用对错评判,但只有真正了解人性的人,才知道始终坚持善良有多难得。

47、1969年-《百年孤独》获意大利基安恰诺奖。

48、对此,陈忠实坚决否认,他说《白鹿原》的开头是从他自己动笔之前两年的构思里所设计的几个开头里选出的。

49、作为文人来说,最大的喜悦莫过于自己的作品受到人们的喜爱,这不仅仅是份荣耀,也是一种精神上的认可与共鸣。古今中外有多少个作家终身辛勤创作,也许一生之中也不会有几个成名作。可只要有一个受到大家喜爱的作品,作家必然也不会吝啬出版权。

50、次说家庭。马尔克斯的家庭是个彻头彻尾的传奇和奇葩。参加过千日战争的上校外公本身就是一个传奇,对马尔克斯宠爱有加,影响非凡;马尔克斯父母的历经磨难终成正果的婚姻也是一个传奇,他们自己养了11个孩子,还有他爸在外面的四五个私生子,他妈尽然还照单全收。这个大家庭人人都有故事,处处都有故事,时时都有故事。“我无法想象还有那种家庭环境更适合培养文学志向。”

51、所以面对孤独,与其不敢面对,害怕承认,不如勇敢一点,去接受它,跟它和解,那么你就能看到另外一个自己。

52、我喜欢马尔克斯对岁月的描述,那不可逆转的时光会把人带入一片潮湿、孤寂的藻泽之中。

53、如果没有作家授权,就出版人家的作品,不仅可能因为出版平台的能力有限,导致盗版作品差强人意,而且还会影响到作家的生计,所以在作家眼中,最鄙视盗取他们辛勤劳作成果的盗版行为。

54、《活着为了讲述》是一本完美的自传,也是一堂精彩的写作课。马尔克斯用自己年轻时就会使用的写作技巧将自己的一生娓娓道来,所以尽管这是一本自传,却写得像小说一样生动。这个两岁就有了惊人的记事能力、从小对身边发生的事情就懂得艺术加工的孩子,在青年时期经历了国家灾难,在穷困潦倒的日子里与文学相拥,用细细密密的文字创造出了一段段恢弘奇妙的故事。这篇笔记就总结和摘录了一些马尔克斯在书中使用和提及的写作技巧。

55、尽管这是一部半完成式的小说,但是马尔克斯却留给我们一个完满的结尾,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一个月不回信,我就定居欧洲。”“回到酒店,我看见了回信。”

56、马尔克斯写《百年孤独》的决定是从他陪母亲回故乡后的所见所闻开始,他为了写《百年孤独》构思和准备了整整十五年,而从动笔开始写到结尾画上句号,只用了十八个月。其实,《百年孤独》这篇小说写的正是马尔克斯家族的故事,让我们不难看出,马尔克斯那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以及驾驭文字的精湛技巧,奠定了他文学大师的头衔。

57、吉卜赛人周游世界,买卖买卖,从那时起,每年三月他们都会来到马孔多。吉普赛人给马孔多带来了许多新奇的东西。第一次,两块磁铁吸引了乔斯。他认为这可以帮助他找到金矿,所以他买了它。当然,它最终失败了。第二次,吉普赛人给约瑟带来的是放大镜,他突然有了一个主意,认为放大镜可以制造强大的武器,但这个计划最终失败了。令人惊讶的是,约瑟发现了一个秘密,那就是,地球是圆的。结果得到了吉卜赛人梅尔加德斯的赞扬,何塞得到了一个实验室作为奖励。

58、马尔克斯在1948年开始创作《百年孤独》,这本书建立在全新的社会中,有马尔克斯的乌托邦理想,也受到世人的喜爱,这对于一个作者来讲,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喜爱,莫不过是最大的成就。

59、▍格林坐在桌子的那一端,我们当中是一瓶好酒。

60、曾经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大量出现了世界著名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作品书籍,但事实上加西亚·马尔克斯没有授权当时中国任何一家出版社出版他的作品。于是他说下这样的话:我发誓死后150年都不授权中国出版我的作品。

61、她和姐姐黎贝卡爱上了同一个男人,为了阻挠姐姐的婚期,她原打算毒害姐姐,却错杀了嫂子,后来还害的心爱的男人为她自杀。

62、但读过《百年孤独》的人,有大半会直呼“晦涩难懂”,坚持10页就缴械投降。只有那些作家、学者、文艺青年,一个劲儿的褒扬。这让普通人不得不怀疑:我们读的是同一本《百年孤独》吗?

63、然而,当你绕过《百年孤独》那暗夜般寂静的、恐惧的漫长孤途,回到现实里,去了解作家本人时,你会惊奇的发现,马尔克斯是个幸运儿(这只从他的经历而言),他小时候,奶奶给他讲的所有的鬼故事,若干年后,马尔克斯把这些鬼故事,成功应用在了《百年孤独》的创作中。

64、在我们漫长或短暂的一生中,我们会有无数人生经历,但是大多太过平淡而燕过无痕,只有那些深刻的、重大的、有意义的才能深埋于心,并在以后的生活中以某种频率被再度打开。在加西亚·马尔克斯的这本自传中,他记住的的是与他成为作家相关的那些经历以及他靠写作为生的那些日子,这些日子串联起在他生命中重要的家人、人生启蒙导师、朋友、恋人以及那些日后成为他小说创作人物原型、写作素材的“旅人”。如果人生有题目的话,他这一生可以取名为: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作家人生。

65、余华的《活着》从不对所写时代及重大历史事件流露态度,所以这部名著的主题见仁见智众说纷纭,但事实上是一部闪烁其词的史诗。

66、最后一幕讲英雄归家。再回到故乡的英雄发现,自己已经不再是原来的自己,他变得更加勇敢、成熟,有责任心和牺牲精神。同时,他的回归,也是下一次旅途的起点。

67、小说灵感来源于格林在军情六处工作时的上司金·菲尔比。

68、随着星移斗换,两人从不同的途径得出了明智的结论,不可能换个方式共同生活下去,也不可能换个方式相爱:世界上没有比爱更艰难的事情了。《霍乱时期的爱情》

69、他的作品被视为现实主义与幻想相结合,如同神话般的历史故事。所以他的作品极具吸引力与渲染力,在当时成为众人最欣赏的作品。尤其是他的代表作《百年孤独》,更是受到了全世界人的喜爱与追捧。

70、1940年,马尔克斯迁居首都波哥大,1947年入波哥大大学攻读法律,并开始文学创作。在大学期间,马尔克斯如饥似渴地阅读西班牙黄金时代的诗歌,这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71、“我好不容易学会了阅读。……,我这才读懂了在家中储藏室里翻到的第一本书。那本书装在大木箱里,积了厚厚一层灰,不仅脱线,还残缺不全,但我还是一头栽了进去,读得如醉如痴。……,几年后我才知道那本书是《一千零一夜》。”

72、诚实的生活方式其实是按照自己身体的意愿行事,饿的时候才吃饭,爱的时候不必撒谎。《霍乱时期的爱情》

73、艺术| 摄影|文学|设计 | 生活 | 哲学

74、上大学之后,终于从应试的重负中解脱出来开始自由涉猎,阅读趣味的转变好像就是从看村上春树、米兰·昆德拉、加西亚·马尔克斯开始的,大家几乎不约而同地拿起了他们的书。

75、在谈到格林作品时,马尔克斯如数家珍,疯狂如迷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