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网名

当前位置:主页 > 经典文案 > 当前文章

经典文案

25句徐志摩的简介资料精选文案

admin 2024-01-26 20:16:05 59 阅读

徐志摩的简介资料

1、1922年,徐志摩发表《康桥再会吧》,凭借独白式的抒情与优美繁复的意象在文坛崭露头角,北京大学等多所学校就开始竭力邀请这位“留学高材生”前来演讲。这段时间内,他的演讲影响力最大的还是他在北师大附属中学所作的《诗人与诗》的报告。这篇报告里,徐志摩提出“诗人不能兼作数学家”,引发当时“算学与诗人”的长期争论。长达两年时间,徐志摩默不作声,却在无形中提高他的名声。一年以后,他创办新月社。1924年,正式出任北京大学教授。

2、山东工艺美院教授、画家、诗人、《中国诗影响》编辑部主任焦淑斌女士出席了本次纪念活动。

3、只能说,他们精神世界的纯粹和广阔,不是一般世俗的格调能理解。

4、林徽因虽在文学、艺术方面有极高的天赋,她却醉心于建筑学,并把建筑学视为志业。这么看,个性热诚、直率,思维敏锐广阔、健谈好辩的林徽因,还是一个绝尘一众民国才女的“理科生”“事业女强人”,抒情诗人徐志摩还真不是她的菜。(徐志摩的简介资料)。

5、西厢房是徐志摩家世生平资料陈列,黑白照片居多。厅后底层三间房屋内有《历代文化名人歌咏硖川诗词展》,陆小曼《为志摩扫墓》一诗亦在其中。一楼后园,遍植翠竹、茶花、石榴、夹竹桃。园中有一井,井栏为浅粉红色。旁立一牌名曰"爱之清泉"。二楼梯口过道墙壁上悬挂有陆小曼设色山水图卷照片镜框,另有此图卷后邓以蛰、胡适、杨铨、贺天健、陈蝶野、陈从周题跋照片镜框。东厢房为"眉轩",即徐志摩书房。

6、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是清末民初的实业家,徐氏世代经商,早年继承祖业,独资经营徐裕丰酱园。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合股创办硖石第一家钱庄——裕通钱庄,后又开设人和绸布号。成为远近闻名的硖石首富。

7、不过婚姻对于徐志摩,似乎没有太大的约束作用。婚后不久,就辞别恩爱的小妻子去北京读书去了。两年后,带着妻子到英国读书。

8、回复“真题”,可下载各大高校文学考研历年真题;

9、作品简介:  《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语言轻盈柔和,形式精巧圆熟,诗人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是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10、也有许多人,并不直接属于徐志摩门下弟子,但受过他的提点,也认一时师生,其中最有名的当数沈从文。1936年,徐志摩离世5年,沈从文出版他的第一个自选集,在序言中,对徐志摩的知遇之恩,沈从文极富深情地写道:

11、然而,好景不长。不久小曼又恢复先前奢侈的作风。她花费无度,甚至吸食鸦片。志摩虽是两个大学的教授,收入不薄,仍供不应求。为此志摩四处奔波,诗才枯竭。

12、翻看徐志摩的资料,能够发现有不少中国文坛的翘楚出自他门下,或者曾经受他点拨。这些人分散北京、上海,但与徐志摩都或多或少有过交集。

13、韩石山在他所著的《徐志摩传》中对徐志摩的教书经历有段考究。

14、1928年3月,徐志摩一边在光华大学,东吴大学,大夏大学等校担任教授工作,一边又创办了《新月》月刊。同年11月6日,作《再别康桥》,初载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署名徐志摩。《新月》一共出刊四卷四十三期。

15、高晓松在清华大学100校庆之际,曾计划拍摄电影《林徽因》,林徽因的女儿看过剧本后坚持不得有徐志摩和金岳霖那些内容,高晓松无奈只得放弃拍摄,按高晓松的叙事脚本,舍“徐、金”则无趣。这也不难理解:高晓松拍《林徽因》是商业(娱乐)片,林徽因儿女看《林徽因》是“名人传”,或至少是“纪录片”。

16、1926年4月1日,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诗镌》,这时,闻一多已由美国回国并参加了《诗镌》的编撰工作。除第四两期由闻一多和第五期由饶孟侃负责编辑外,其全各期均由徐志摩主编。发表的《诗刊弁言》和《诗刊放假》也是徐志摩执笔。《诗镌》的撰稿人努力于中国新格律诗的创作和关于诗艺的探讨,所以《晨报诗刊》的创办,标志着诗歌流派——新月诗派的形成。同年与陆小曼移居上海,任光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前身)、大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前身)和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教授。创办《新月》杂志。

17、诗人何家槐回忆说,冬天时,他常常会到徐志摩家中,他们师生俩一同坐在火炉旁烤火,无所不谈。在何家槐看来,那种感觉“像师生,又像兄弟”。徐志摩还常常“逼迫”何家槐学好英文。生性放浪的徐志摩,看到较为内向的何家槐,还会劝告他多结交朋友,“正当花时的青年,还不应该像花草一样的新鲜吗?”有时天色已迟,徐志摩也会留何家槐在家吃饭。

18、《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这首诗的作者是徐志摩,它也是组诗《沙扬娜拉十八首》中的最后一首。

19、康桥时期是他灵魂的开启地和栖息地是徐志摩短暂一生中最愉快的时光。他曾经这样写到:“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是享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蜜甜的机会了。我不敢说康桥给了我多少学问或是教会了我什么。我不敢说受了康桥的洗礼,一个人就会变气息,脱凡胎。我敢说的只是——就我个人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的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康桥可以说是志摩一个重要的人生驿站,也是他人生重大转折点。这里是他学业精进的里程碑,也是他结束和张幼仪的婚姻,寻找真爱的感情之碑。在这里,他尝到了天堂与地狱的滋味,但他体味最深的就是“爱是人生第一件伟大的事业,生命中没有爱的自由,也就不会有其他的自由了”。

20、1915年夏,徐志摩毕业于浙江一中,接着考入上海浸信会学院暨神学院(沪江大学前身,现为上海理工大学),同年十月,由家庭包办,与上海宝山县罗店巨富张润之之女张幼仪结婚。

21、徐志摩一九二一年初经林长民介绍结识狄更生之后,两人立刻一见如故,是狄更生引导徐志摩领略“康桥”的人文和自然之美,从而对他以后的生活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22、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23、后来才知道他是自己好朋友的女儿,名叫林徽因的便是。后来不久,徐志摩就成了林家的常客,林长民是个生性洒脱幽默风趣很有浪漫气质的人。

24、回复“签到”,可查看往期“古代文学”复习签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