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网名

当前位置:主页 > 经典文案 > 当前文章

经典文案

28句木心短诗精选文案

admin 2024-04-01 13:32:35 59 阅读

木心短诗

1、“晴着/蓝着/枯枝才清晰”。晴、蓝、枯枝,都是前面出现过的字眼。写诗其实是忌讳重复用同一字词的,如果达不到特殊的效果,千万别用。木心此句是上文的再度引申与演绎,起着音乐里的小重复、小加强的特效。只有在晴朗的蓝天里,枯枝才会显得清晰。在永恒的历史里,枯枝的意义才会被突显出来。而在其他污浊、黑暗的环境里,人们是注意不到枯枝的。这是诗人的自我评价吗?是,也不是。对诗的理解我们不能太拘泥。

2、如今的90后、00后将会对中国当代文学史的排行编码序列“鲁郭茅巴老郑”较为生疏,在这类描述方式下,张爱玲、钱钟书、沈从文、废名都被消音了。

3、“虚惊一场”这四个字是人世间最好的成语,比起什么兴高采烈,五彩缤纷,一帆风顺都要美好百倍。你可懂什么叫失去。

4、太平年间,他有花草,有诗歌,有茶酒;亡了国,他有牺牲与死亡;他很满意自己的遭遇。

5、我明白了,原来题目也是一句诗,同样省略了主语,全句是“我(诗人)像旷野一棵树”。而且,我“渐老/渐如枯枝”,“晴空下/枝桠纤繁成晕”,诗人的镜头现在切换到旷野的一棵树上。这是用电影里蒙太奇手法,先拍干枯的老人,然后镜头直接切换到树上。对于读者来说是跳跃,但诗人的跳跃,不是无凭无据,空无所依的。前头题目上有树,第二句已经点到枯枝,第四句镜头由“晴空”摇到“枝桠”,显然不突兀,由此及彼,已经水到渠成了。

6、他的风景画在今天是浪漫主义的代名词。对于他来说,关键的不是机械地模写,而是自由地创作,通过"颜色和造型表达出言语所不能表达的东西。"弗里德里希生活在在19世纪被成为"浪漫主义的郊区"的德雷斯顿。作家诺瓦利斯,让·保尔和史雷格尔兄弟和他保持着友好的关系。在他死后百年,他的风景画才获得广泛的认同。在国内外举行的他的作品的回顾展在今天是被参观地最多的展览。

7、  小文的标题,用了“从前慢”这三个字,自然要提及木心那首短诗《从前慢》了。是的,其开头说“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这也是谈吃的好文字。似乎大凡好的作者,都是好吃的,都是善于谈吃的,木心如此,周作人也是如此。收入了《从前慢》一诗的集子《云雀叫了一整天》,其中有多首短诗,其实与周作人有关,这一点,似乎少有人关注过。

8、我要再次感谢乌镇!眼看江南小镇出现这么一座端凝简洁的美术馆,我至今感到如幻似真。建成半年间,她获得四项来自美国与德国建筑界的奖项,一项名曰“清水混凝土建筑奖”,另一项名曰“2016年公共建筑奖”。这也是乌镇的荣光,因为乌镇是美术馆的构想者、出资者、营建者、长期的供养人。

9、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10、中国诗歌发展至二十世纪的新诗,又出现了一位格言诗大家,木心。木心创作丰厚,诗歌,散文,小说,批评等多种文学体裁均有涉及,但一本《素履之往》,就足以使他成为一位格言诗大师,进入洪应明、吕坤、张潮等伟大名字的行列。百年新诗中,以我的阅读范围,尚未发现堪与木心媲美的格言诗大家,我们不妨暂将木心立为百年新诗中的格言诗代表,并将他的创作称为汉语现代格言诗,稍加探讨一下其与古典格言诗比较的特色。在传承的意义上,现代格言诗,既要吸收明清格言诗的精髓,又要显示出自己的特色与进步;在思想资源上,明清格言诗的基础是儒,佛,道,而现代格言诗则要将整个人类的思想资源作为自己的创作背景,尤其是汲取西方现当代思想的成果;在诗思上,古典格言诗往往指向某个具体目标的抵达,而现代格言诗更注重诗思过程的展示,虽有清晰的指向,但指向的目标并不固定在某个点上,而是散发性的;在语言上,古典格言诗是理性的,逻辑的,清晰的,而现代格言诗则在理性的外貌下,引入了反抒情、悖论、反讽等现代诗艺,更具张力与戏剧性。当然,无论是古典格言诗还是现代格言诗,一些基本特征是不会变的,它们都短小,精警,与哲学是近邻。当然,我阐述的这些,并不能完全概括木心格言诗的特色,木心的格言诗表现形式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况且他尚散落大量的格言诗,未收入《素履之往》,而一本《素履之往》,在某种意义上,就堪称文化、文学、艺术、人生的一本百科全书。尤为意味深长的,是木心给《素履之往》的每个章节的命名,皆取之《易经》,显然是要使之形成一个自足的文化、文学、艺术的宇宙性世界,在这个自足的世界中,每一个片断的格言诗,都如一颗星辰,在一个宏大的星系中闪烁。

11、《奇异宠物》《幸亏》这两则小品,非诗人、批评家、哲人集于一身者不能为,在深刻的诗意中,散发着作者洞察了世界的诙谐,幽默——诗中抒情易,而诙谐、幽默的品质,在古今诗中都是如此珍贵,难觅。

12、在这里读诗歌就像倚着梧桐听广播希冀与回忆都是我们的N天一首,寻找诗意的世界

13、其实你们不知道,只要有一个人睡着了,在梦里认真想念另一个人,天上就会亮起一颗星。所以后半夜应该会有那么壮阔璀璨的星河。

14、人类只要能把事物放在较广大的脉络中加以考虑,则他的处境中那些看似显然的意义便会消失于无形。

15、感觉如此三言两语便能俘获不少少女芳心呢,着实文字功底深厚。

16、“水满则溢,月盈则亏”,这个世界从来只有更美,而没有最美。而最靠近完美的一刻,就是最容易走向相反的时刻。

17、第一节最后一句,“肉体是一部圣经”,诗题即此。此句看是明喻,实质是深深暗语。圣经是信徒经常阅读的书,必是透熟;圣经也有神圣的经典之义,说明情人是百读不厌的经典之作。无论如何理解,此句皆暗示鱼水之欢。钱钟书说,比喻有二柄多边。此喻找出两个远隔千里事物的共性,使比喻不通而通,达到比喻的最高境界。此喻压住阵脚,使前九行如歌的行板,轻松愉快之情,在此急转,顿生神圣之感 ,灵与肉,合二为一。这个妙喻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先按下不表。

18、是的,读了木心目前出版的五册诗集,我就想,原来木心是诗人,而且,木心的诗迥异于国内时流。避免空谈,下面我以木心一首小诗《旷野一棵树》为例,试析他的诗艺。

19、这首短诗带着淳朴的气质,将从前的慢生活一句一句讲述给你听,让你沉浸在从前的慢节奏生活,对比起如今节奏快得不像话的现代生活,更产生对从前的期待向往之情与反观如今快节奏黯然失落之感。

20、生活从来不是那么简单的梦想以及磨难,不是简单的所谓理想还有阴谋,生活不是那么简单的概念,真正的生活要过成什么样是要我们自己完成和回答的。 ---《皮囊》

21、诗集中也有些许关于吃食的诗句,读起来像汪曾祺的散文般,生活气息味十足,像是邻居家的老爷爷絮絮叨叨地拉着你念叨起今天吃了些什么。

22、若不是还想回到你身边,我早就对命运妥协了。

23、当愚人来找你商量事体,你别费精神——他早就定了主意的。

24、木心的文本十分幽美,他的使用价值在民俗。我15年去乌镇游览,荣幸参加了本地的木心著作讨论会,参观考察了木心纪念馆。他是难能可贵的历史人文统一的大伙儿,持续保持着为人处世的醒悟、整洁和西方式礼貌。我还在采访中,见到本地人对文化艺术的推崇。浙江省的现代作家几乎扛起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江山半壁。木心遭受本地笔风的浸染,他自身的不断思索和写作为他获得了很高的信誉。

25、另外,本首诗只有短短十七行。整体上看,色彩丰富,节奏鲜明。诗人是大画家,写诗也特别喜欢用色。本诗里就用了蓝、灰、紫、黄,四色,加上白光,也算五彩斑斓了。但整个画面以冷色为主,给人忧郁感伤。本诗句子节奏,急促有力;整体音韵,一咏三叹。句尾押韵的有:枝、死和晰;两个晕与着字;濛同筝字。结尾却无韵,给人一脚踏空的感觉,应是诗人有意为之。诗人心智都颇高,记得卞之琳在《无题》里,结尾也是故意少一顿,以与结句“这里就差你右脚——这一拍!”暗合。

26、将人比作琴,虽新颖,却不奇,古人已有“琴瑟和鸣”之喻,妙的是后边的补充,“无数美妙的乐曲/弹奏过,我曾”。这是句暗喻,如没前句明喻,就站不住脚。暗喻多义,既有谈情说爱的意思,也有巫山云雨的暗示。诗人用倒装法,将句子打散,既押韵,又不死板。总之,是灵与肉和谐的一对,因为“我曾弹奏过无数美妙的乐曲”。

27、科隆深秋,时近黄昏,双塔大教堂洪钟初动,随着全城的钟次第应和,洞浩瀚,历时二十分,